□通讯员章琛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程晓
27岁的姑娘患上终末期严重瓣膜病,必须接受心脏移植术,而家庭为她就医已经倾其所有。面对患者所遭遇的健康和经济的双重困境,医院启动瑞华慈善基金会救助程序,帮助她渡过难关、重获新生。
小倩(化名)来自淮安,今年27岁,这已是她第二次做心脏手术。年,小倩在一场感冒后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年被诊断为心肌炎,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年小倩结婚生子,以为一切生活步入了正轨,没想到年,小倩又一次在感冒过后,喘得直不起腰,心脏处于衰竭状态。医院确诊其为终末期严重瓣膜病,必须接受心脏移植术,否则小倩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她心脏已经不具备收缩功能,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性。只有心脏移植才是挽救患者唯一的有效的办法。”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徐明表示。
在经历约半年的等待后,今年11月底,小倩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即将康复出院。徐明说,心脏移植手术已相对成熟,在该院接受的心脏移植的患者普遍获得了良好的远期生存,“她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以后,需要不断的随访,以及服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这种病人她目前的状况已经跟正常人没有两样,她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提高。就本院来讲,我们(生存期)最长的心脏移植的病人已经存活了18年。”
就在小倩快出院的时候,一家人却为医药费犯了难。小倩的父母为其就医倾其所有,其本人是低保户,按现行医保报销*策,小倩还需自费几万元。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医院院启动了瑞华慈善基金会救助程序,帮助小倩解决了难题。该基金对于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资助费用最高额为10万元,主要针对在医院住院就诊并符合救助标准的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救助。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