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免疫调节 [复制链接]

1#

免疫调节

1.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答案:C

解析:“脊髓”应属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而不是免疫器官,“骨髓”才属免疫器官;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后,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2.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可以与物质a及乙酰胆碱受体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减少

答案:B

解析:抗a抗体与物质a及乙酰胆碱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

3.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答案:D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

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

答案:C

解析:过程Ⅰ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在特异性免疫中,部分抗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需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正确;细胞a可能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可能为T淋巴细胞或记忆T细胞,C错误;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只能为效应T细胞,D正确。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D

解析: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的机制是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错误;Rous肉瘤病*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

6.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而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除了能给B细胞呈递活化信号外,而且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

7.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A

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8.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取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9.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动物感染HIV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HIV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液免疫以及HIV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等问题。由图甲可知,HIV的RNA→DNA应为逆转录过程;由图乙可知,HIV感染实验动物后出现了抗HIV抗体含量的上升,说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由图丙可知,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加入的实验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由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浓度仍上升,说明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

10.下列与特异性免疫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病*侵入人体细胞内并大量繁殖时消灭该病*首先通过体液免疫途径

B.当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浆细胞

C.当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感染时,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记忆细胞

D.与记忆细胞相比,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较发达

答案:D

解析:流感病*一旦侵入细胞内,必须依赖细胞免疫将靶细胞消灭;当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而不是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此时浆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能大量产生抗体,故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

11.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致病细菌的消灭需要依靠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使之分泌抗体

C.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

D.被激活的T细胞可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答案:B

解析: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菌寄生在细胞内,需要依靠细胞免疫来消灭,A正确;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是T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B错误;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C正确;被激活的T细胞可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正确。

12.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D.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答案:D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A正确;MMP9酶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消灭MMP9酶,因此可用来治疗由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B正确;“人工版本”MMP9酶相当于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C正确;免疫细胞中效应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13.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受到高温侵袭或其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所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有关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甲细胞是吞噬细胞,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

B.a表示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机体通过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

C.癌细胞产生的能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是抗原,热休克蛋白是抗体

D.研制抗癌疫苗时可提取纯化图中所示的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细胞是吞噬细胞,起呈递作用,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a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机体通过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热休克蛋白不是抗体;从图中可知,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起到刺激T细胞的作用,可以作为抗癌疫苗。

14.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的,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垂体细胞的代谢,但是甲状腺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抗体和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相同受体,故推断抗体可能和激素B一样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甲分泌抗体,使该病的病情得到缓解,D正确。

15.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数量减少Bim蛋白―――――→调节性T细胞Mcl—1蛋白―――――――→数量增加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D.艾滋病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欲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A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D错误。

16.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C.Ⅰ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D.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依题意,损伤的HLA—D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D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在抗原的刺激下也有记忆细胞的产生,B错误;Ⅰ型糖尿病可能由人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可能由HLA-D基因发生突变引起,C正确。

17.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

答案:D

解析:HIV是病*,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大量繁殖,A错误;HIV不含有核糖体,B错误;HIV主要攻击T细胞,C错误;HIV通过体液传播,所以在患者的血液中能够检出HIV,D正确。

18.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D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就能生成紫色物质,用斐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鉴定时才需要用水浴加热,A错误;当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形成增多可造成组织水肿,B错误;由题干可知链球菌应属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19.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A

解析: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20.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B

解析: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无吞噬行为,对其有吞噬行为的是吞噬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均具有特异性,原因在于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即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后刺激B、T淋巴细胞分化,B正确;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而非融合,C错误;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但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分子发生结合,不符合题意,D错误。

21.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_________免疫。

(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_______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4)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需经________处理,大多数抗原经______传递给______,少数抗原直接刺激______。

(5)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产生的速度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产生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

答案:(1)体液 (2)抗体 1 核糖体 2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3)抗体 沉淀 细胞集团 吞噬细胞

(4)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B细胞

(5)B细胞 记忆细胞、B细胞 快 多

解析:浆细胞由进入体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它通过产生抗体来完成体液免疫。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浆细胞。

22.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2)根据病*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D.抗病*药物

(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5)能将入侵的病*分解,并使病*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______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_______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_______细胞。

答案:(1)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 (5)吞噬T 浆

解析:兔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23.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单链RNA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进入人脑导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痉挛、抽搐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裂解靶细胞的是________,产生该免疫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疫苗后经常会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机体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

答案:(1)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 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2)能 从咬伤到发病有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后,在这段时间里机体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等于

解析:(1)抗体的功能是与病原体(抗原)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能使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该免疫途径为细胞免疫。(2)因为狂犬病病*从感染到发病有2周到3个月的潜伏期,在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进而消灭病*。(3)体温一直处于39℃,即体温不变,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END

文章由山海教育整理发布,欢迎收藏和转发到朋友圈,转发请说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