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93008.html听着芙蓉江的水声叹息
芙蓉江在东边,过了红花7个组的边沿,河那边就是绥阳的新乐。
绥阳在上游,新乐在下游。
红花缺水,没有大的水源,田土大多数是望天水。有一个小小的水库,只能解决前途和塘土两个组的小部分人,其实也没有多大用途。
守着一条芙蓉江,却用不着,喝不到,抽不到。红花人只有听着芙蓉江的水声叹息。
红花九个组,从地图上看,红花活像一条正在跃龙门的鲤鱼。
这九个组的名字,前途、富裕、合心、前心……温饱味儿十足。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取这样的名字呢?其实吧,这可能是取名的人的一种美好的期望,是一种心理期待。老人们取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希望这个地方像地名一样。有的人给子孙取名儿叫富贵,是因为还不富贵,真正富贵的人家,是不会这样取名的。前途,希望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有前途。富裕,希望这个地方终有一天,能富裕起来。合心,是希望这个地方的人,扭成一股绳,合成一条心,朝幸福生活齐步走。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表达的平台,没有施展手脚的天地,于是只要在自己的子孙取名儿这个上面,来体现了,或者是只有在自己的这块祖祖辈辈汗水浸饱了的故土上,取名来实现。现在有人说,哎哟,这种名儿,好土哦,好难听啊。只是说,这名儿不洋气。你取个洋气熏天的名儿,其实也只是表达了你对洋外国的崇拜罢了。没有哪个地名比别的地名好听,就像没有哪个人名比别人的名听起来就有出息一样。
红花缺水,村里用的生活用水,也是从龙头井抽上来的,抽到半山,半山修一口水池,再放到村里来。一吨水,电费都要四块钱,还得人管。有时还得从小水井里临时抽水。
红花的老百姓,有的从山上的小水井里用竹简架接,将棕树棒棒挖空,作为水管,一根接着一根,下面用木棒搭成架子,或用树条支成三角架,山上水井的水,才顺从地到水缸里来,也只有“尿那样大一股儿”。一个小水井,管一两户人家。很多时候,人家与人家之间,合不来,多是因为争水。
其实,郑脱贫原本的名字,不叫郑脱贫。“郑脱贫”是省委宣传部来红花挂“第一书记”的帮扶干部给取的。当时可能也只是觉得这孩子乖乖的,人见人爱。大家又都被“脱贫”这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这孩子喊成了郑脱贫。刚开始,大家也只是觉得好玩儿,郑脱贫郑脱贫的逗,觉得顺口又快乐。这孩子也逗人喜欢。你一叫郑脱贫,他就知道叫的是他,就咧着嘴朝你笑。慢慢的,连他妈妈都叫起了郑脱贫。当然,爷爷一听,也好,高兴。郑脱贫,“正脱贫”。
其实,郑脱贫原本的名字叫郑江海,爷爷取的名儿。可能也是寄托了爷爷对水的渴望吧。更可能是爷爷希望这孩子长大后,能生活在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尽管那个江海,在别处和远方。
只是,12岁的姐姐郑梦雪,不叫弟弟郑脱贫,也不叫弟弟郑江海,叫他“二货”。
儿子只是生来给祖宗看的
红花村委会旁边,一户人家,高高大大的三层洋楼,里面住着一个老太太,和一个经常卧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头儿。
老太太叫郑周仙,今年66岁,清清瘦瘦的,穿得干干净净的,就是红花村上村组本地的人。“哼,老娘拖娃娃难的时候,穷的时候,也是穷得干干净净的,体体面面的。”
老头子叫郭云勇,今年68岁,绥阳县温泉镇坪乐的人。当年,为了郑周仙,他来红花当了上门女婿。
红花村里召开贫困户技能培训会,50多人,早上上课,下午还要上课,中午得在村里吃一顿饭。
村里没有场地,没有人手,没有人煮饭,村里留群众吃一顿饭。村里就找到郑周仙。
郑周仙老人一个电话,把嫁到绥阳县温泉镇的大闺女郭芬给招了回来。
郭芬42岁,租个摩托车就回后家来了。像个保姆甚至像个丫环一样,淘米煮饭炒菜烧火,五六十人的伙食,郭芬一个人忙前忙后,大热天的,汗水把围腰都打湿了。老妈郑周仙只端着脸,仰着下巴,太皇太后似的,跷着二郎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偶尔指挥两句,还带着嫌弃的口气。郭芬笑咪咪地忙碌着,大气都不敢出。
这老妈儿,这个老太太,那个范儿,那个派儿,与那些在孩子面前低声下气的家长了,真是秒杀。
郑周仙老人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儿。三个闺女嫁得远,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儿,在外面打工。
两房儿媳妇儿,在她面前,没有一个敢吊歪。
“哼,不管你儿子媳妇,姑娘女婿,说话在我面前带爹带娘的,粗声大气的,老娘没有听到就算了,没有看到就算了,听到了看到了,还不住声,还不住嘴,还不住手,哼,老娘巴掌就要上身。”
我说,你老人家真敢打儿媳妇儿啊?
“哼,不敢打,错了该打就得打,我还不信打了落不下来。”
我说,我说的是儿媳妇儿哦。
“是啊,我也是说的儿媳妇儿啊。儿子那更不在话下,想打就打。”郑周仙老人说,“不过,两个吵嘴扯皮,我一般都是说各人的人。”
大闺女郭芬在旁边站着,伸着手,半天了,“妈,还要添饭不?”
郑周仙老人眼睛都没有斜她一眼,只将筷子摇了摇,继续说,我两房儿媳妇儿,你拢不到边,我不管,反正在我面前,说话干净点,媳妇儿要像个媳妇儿的样子。在娃儿面前,当妈妈的,当爹的,就要有个当妈的样子,就要有个当爹的样子。
“当然,我这个当婆婆妈的,各人要有个当婆婆妈的样子,各人在老家,有老田,有老土,有老屋,有老窝儿,空起两巴掌,去跟着儿媳妇儿住,各人哪样都不得行,鼻子浓吊的,眼屎巴壳的,又懒逼死吊的,你说人家年轻人,各人有各人的二人世界,你去插一脚,人家不嫌你嫌哪个?各人没得志气。”
我说,你老人家是有三个闺女给你垫脚,说话才硬气的。
“是啊,现在和以前真的不同了,现在生姑娘才是真的享福。我三个闺女,一个电话就来,一句话就走,儿媳妇儿你还不好招呼,毕竟是人家生的人,是人家身上的肉,你说话粗句了都压着人家,打个屁都闪了腰,打个屁都得罪了。所以在儿媳妇儿面前,各人把一碗水端平,把各人的身份摆正。姑娘不同,姑娘是各人身上的肉,不管你怎么打怎么吼,各人有试金石,各人晓得粗细,她也不会见你的气。”
我说,是的,我屋妈,就我一个姐姐,我姐一给她垫脚,她就不得了,凶得很。我们三弟兄,三房媳妇儿,没有哪个敢在她面前牛逼哄哄的,喊做哪样,还要给她快点儿。
大闺女郭芬也在旁边笑笑的,说,那还不是,跟慢了她还要不高兴呢。
我说,唉,你老人家都是争的闺女的气,沾的闺女的光,都在闺女攒劲,要是生五个儿,娶五房媳妇儿,看你怎么办。
老人呵呵笑两声,说,那是那是,现在,风气变了,大家喜欢生闺女,不喜欢生儿子了。闺女才是老娘的底牌,闺女才是贴身小衣。儿子只是一个面子,是生来给别人看的,当然,也是生来给祖宗看的。
郑周仙家原来是在村委会后面的柏青寺旁边的老房子住,一间半,九口人,外公外婆,一大窝一床。
郭芬说,母亲家只有两姊妹,从自己记事起,母亲就恶得很,凶得很,做活路更凶。一大屋人,不凶,活得下来?父亲是风湿性心脏病,十多年了,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一动脚就肿。
郭芬十九岁就出嫁了。“外公不准到外边打工,但自己又实在不喜欢读书,读不进去。”
郭芬两个儿子,读初中就迷上了网吧。郭芬做事能干,性格泼辣。“温泉九间网吧,都是被我整垮了的。”
郭芬凶,和她妈妈一样,做事情更凶。“我在温泉开了个馆子,饭菜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不请师傅。”
大要有大的样子
郑周仙老人说,村里经常叫我们也学习习主席的精神,要跟着习主席学,学哪样?我学到的就是:大要有大的样子。
说,当村支书的,要有村支书的样子,要把全村的人团成一堆儿,大家不要胡思乱想,一个家庭要团结。
说,当村主任要有村主任的样子,群众想修组组通,想修产业路,你去跑来修起。群众想哪样,你就干哪样。
说,贫困户也要有贫困户的样子,我们人穷,志气不能短,马瘦,不要只得几根光毛毛。人家给我们铺起的路子,我们赶紧走,走快点儿。
说,穷也要穷个格式,有些狗日的是穷得没得个格式,太阳晒屁股了,你还在铺上窝起,你不穷,哪个穷?臊老子们穷人的皮。
说,穷要有个穷的样子,人家三个娃儿,两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穷,但人家是因学而穷,你狗日的是因懒而穷。
说,照老娘的说法,要是老娘当村主任,你狗日的饿死了也是活该,老子抬狗的菀篼也不给你一只,要埋也是几根柏香杈。有些是生了大病,板壁都撬了买了,讲不起,国家有*策,帮扶一下,给帮点儿医药费,帮点儿住院的钱,就够了,各人生了病,想一身困在*策身上,你以为*府是老奶,吸到就不放。就算是奶瓶,一人都要扯两口儿,只你一个人扯到不放。你就是没有个病人的样子。人吃五谷,哪个不生病?你不要臊老子们病人的皮。
说,当爹的要有当爹的样子,重的头活路儿,砍树挖煤,犁田打坝,这是男人的活路,你不要一天迂在沙发上烧烟熏酒,把重的头拿给妇人。你就没有个男人的样子,你是外头人,外头的事就该由你出面的。
说,当然,当妈的也要有个当妈的样子,娃儿饿得清叫唤,你还麻将桌上坐起就不走。老的小的,穿得像个挖煤的。不是说要穿牌子要穿料子,一盆水的生意,你理不起事。房前屋后,鸡飞马渣的,屎尿横飞的,几扫把就扫了。有人说,唉我没时间啊。放你娘的狗臭屁,屙泡屁的时间老子就扫了,没有时间?是不理事,不讲究,各人都活得整天一个毛脑壳,半个月不梳一回,还嫌梳头痛,你怪人家嫌弃你,你怪男人嫌弃你,他不嫌弃你嫌弃哪个?各人人不人*不*的,没个妇人的样子,没得哪个爱逗你,你臭狗屎一砣,人家逗你?逗娃儿骂人,逗狗咬人,逗你?熏人。
说,也是,当娃儿的要有个当娃儿的样子,该读书的时候,你打游戏,你成绩好分数高才怪。该放牛的时候,你岩洞里睡瞌睡。牛把人家庄稼吃了,你回家不着打才怪。
说,是哪样关公打哪样旗号,是哪样菩萨画哪样颜料,各人要有各人的样子,菩萨要有菩萨的样子,关公要有关公的样子。
说,我觉得习主席说得好,是哪样就要有个哪样的样子。哦,这叫个实什么来着?实际求是?
我说,实事求是。
说,哦对对对,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我不晓得就是不晓得,记不清楚就是记不清楚,我不用在你雷记者面前装门面,说我记得。我不记得就是不记得。
说,你这一说,我又晓得了,又记得了,实事求是嘛,是不是?
我是是是是,你老太可爱了,太实事求是了。
郑周仙老人呵呵连声笑,显得很可爱的样子,是实事求是的可爱,不是我当记者的吹的。
我回忆起来了。我当记者这些年,好多宣传报道,并不是实事求是。这个老妈给我上了一课。到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哪个说群众不行,群众需要我们来教育?原来,大智慧,往往就藏在这些田夫野老之口。可以说,她们,才是我们社会的良知。
古人说,以诶乎观人风者得焉。
我是下来观人风的,终于听到了实事求是的话。
我当记者的时候,曾经为了一点儿稿费,和为了讨人家喜欢,把一个外来的厂,吹成年产值过亿。没有想到税务机关拿着我们的报纸,指着我写的那篇报道,去找厂长算税钱。厂长实在无法,才红着脸,搓着手,说,这上面写的,是假的。我一年,别说过亿,就是你们算的那点儿税钱,都没挣得到。但是,那个地方的领导,却因为这报道,得了表扬,得了提拔,得了升迁。从此,我不喜欢写新闻了。因为,我没有个记者的样子,记者是社会的良心。我写出来的新闻,没有个新闻的样子,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我的报道,没有个报道的样子,报道的底线是客观。那个厂长,也没有个厂长的样子,他的样子应该是努力踏实地生产,把东西做好,把工人的工资提高。那个领导,也没有个领导的样子,他的样子应该是努力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有多少算多少,只要能给当地群众带来一挣钱的好处,就是好处,不要来虚的,不要报虚的。
郑周仙老人说,不要来虚的,不要来假的。我们红花村,历来就穷,硬要一下子脱贫,昨天都还是毛棒棒,今天就劈成了观音菩萨,你只有涂颜料啊,只有弄成观音菩萨的样子。那,那是观音菩萨的样子不是?是不是真的观音菩萨?你弄个假的观音菩萨立在那的,不会保佑天灾,不会保佑人祸,你说,菩萨有菩萨的样子吗?
说,不要慌嘛,做事慢慢来,一件事一件事的做。
说,村里就像一个家,理家也是这样的呢,今年找点儿钱,添个电视机。明年节约点,置个洗衣机。后年有钱了,把外墙粉刷一下。再外年运气好,挣点大钱儿,买个空调,修个厕所,安个洗澡的热水器,免得一辈子在茅司口屙屎屙尿。
说,只要你勤快,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只要你不大抛小洒,当然,只要老的小的,不生病,养牲争气,家里就哪样都有了,街人上家里有的,老娘也有,晚上热,老娘还不是开起空调吹着凉风睡瞌睡。
说,理家要有个理家的样子,现在的年轻人,一出来就想有大房子,就想大房子里空调电视哪样都有,就想有车子,没得就去啃老的。这不是理家的样子。
说,有好大的屁股就穿好大的摇裤儿,唉,习主席说大要有大的样子,这句话儿,我学到心口窝去了的。
饿坏了的小鸟儿
——接下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