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耆
到底谁是患者?
女性患者,49岁,两年来频发胸闷、憋气,医院检查,心电图有ST-T改变,已确诊为冠心病。用过多种抗心绞痛药,但效果欠佳。后到我院心内科就诊,一位主任医师给她做了详细的心脏科检查,包括24小时心电图监测、平板运动试验、心脏核素扫描等,均未发现异常。但患者仍不相信自己无病,坚持要求医生写一份“诊断书”给她。患者带着诊断书,和丈夫一起请我再次对诊断进行确认。我问她还有什么问题,她说:“我不放心,还想请您给看看”。
因见患者表情焦虑,为排除更年期综合征,我向她询问了月经情况。患者似乎很明白,马上回答:“绝经已7年,更年期无不适,就是这两年才突然出现这些症状的。”
我又向患者询问发病规律。患者回答说:“在家干重活不发病,出门买东西的时候容易发病。”我问:“是不是因为买的东西多,太重了?”她说:“拿多重的东西也不犯病。但即使不拿重东西,如果路上碰到熟人,说说话,就总会犯病。”
(似乎家中存在令患者不放心的情况。)
为排除妻子担心丈夫对其不忠,我问:“你们夫妻感情怎么样?”答:我们俩感情好着哩。我能够想到的疑点都被否定了,只好试探性地问:“性生活如何?”患者当场指着丈夫说:“他不行。”我问:“他为什么不行?”这样,才总算接触到了实质问题。
原来如此
原来,她丈夫有冠心病,近几年频发心绞痛。两年前,医院做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证实为三支血管病变,于是医生给他做了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医生对家属说,手术做得很好,但部分被扩张过的冠脉也可能会再狭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医生把再狭窄的可能性告诉家属,当然是对的。但是,她却只记住了“冠脉会再狭窄”,这几个字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思想负担。虽然丈夫情况至今平稳,但妻子却一直为此担心。她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主任,不怕您笑话,我们床上的两个枕头之间放着各种急救药。”这两年,妻子整天紧盯着丈夫,只要丈夫没事儿,她干什么活都不犯病。但免不了要出门采购,这时就怕丈夫在家犯病。若碰到熟人谈话,就怕这时丈夫在家出事了没人知道。在自己犯了几次病以后,又担心她比丈夫先死。她说:“我要是先死啦,他也活不了。”这就是妻子犯病的原因。
情况表明,目前患者不是冠心病而是焦虑症。就是说,真正的冠心病患者并不是妻子而是丈夫,但是如果她的焦虑解决不了,没准她也会成为冠心病患者。根据这些考虑,我对患者做了耐心的解释,给她开了一些抗焦虑药,其病情逐渐好转。
讲这个病例,是为了说明收集病史很重要。而且,有时问清病史并不容易。我用了大约20多分钟才算弄清这个病例的病史。这也是因为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相当信任,能够坦然道出一些细节和隐私,才使医生了解到真实的发病情况。当然,并非所有病例的病史都很复杂,但如果医生总想通过三言两语,开几张化验单、申请单,就下诊断、做治疗,没有设法弄清眼前这个患者的真实情况,就谈不上“个体化、针对性处理”,疗效肯定不会很好,在疾病诊断上也可能发生错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
推荐阅读
“大夫,我是不是得了心梗?”我解开她的衣服一看……
这位“老总”心肌酶持续3年增高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她说自己来自“冠心病家族”
这7个病例,都是冠心病吗?
她的心衰病情何以迅速好转?巧合还是有据可循?
吃猪肝能治心绞痛?但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
喝水能治心绞痛?原来如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