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起死回生滋养ldquo生命中枢r [复制链接]

1#
头晕、四肢无力、说话不溜沙门分院判断陈老伯“中风”了紧急上转总院一场生死竞速开启……头晕“熬一熬”,结果四肢不能动了

很多老年人,总以为“小病熬熬就过去了”,有个头晕头痛的也不想找医生,来自玉环市沙门镇的陈老伯就是这样,但没想到他一熬差点就送了命。

玉环市沙门镇的陈老伯一直以来身体不错,平时打打零工。近日,他觉得自己头有点晕,还以为是冬天换季“身体有点虚,抓几帖补药就好了”,不想麻烦子女。没想到过了两天,不但头晕加重、四肢乏力,后来四肢不能动了,连说话都不顺溜了,吓得他赶紧叫儿子送他去就医。

分院判断“脑梗死”,紧急转总院DSA救治陈老伯的儿子赶紧送他医院健共体沙门分院,接诊全科医生根据经验,判断陈老伯的症状属于“急性脑梗死”,就是俗称的“中风”,立马联系玉环二医卒中中心,紧急上转到总院救治。等送到玉环二医卒中中心,陈老伯已经神志不清、意识模糊了。玉环二医神经内科潘公华主任早已等候在急诊室,通过头颅CTA一检查,结果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原来陈老伯患的是“基底动脉闭塞”。通俗地说,就是颅内滋养“生命中枢”的大血管被血栓堵住了,是急性脑梗死临床上最严重的一个类型。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通血管,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超85%!

所幸的是,陈老伯此次“四肢不能动”尚发生在3小时内,而且没有溶栓禁忌症,可以使用一种叫阿替普酶的溶栓药先进行静脉滴注溶栓,溶栓后立即将他送入DSA导管室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机械取栓”治疗。这样才能找出导致脑梗死的“真凶”,避免陈老伯留下终身瘫痪的后遗症,挽救陈老伯生命。

术前术后生死竞速,“动脉机械取栓术”恢复基底动脉血流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

市二医卒中中心潘公华团队争分夺秒为陈老伯施行“动脉机械取栓术”,术中成功取出了数枚新鲜血栓,终于把险些害死陈老伯的“真凶”捉拿归案,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陈老伯的基底动脉血流也很快恢复了正常,终于脱离了危险。

第二天,在ICU病区留观的陈老伯就能说话了,神志也清醒了,一天前不能动弹的手也抬了起来,还向病区的医务人员敬了一个礼!家人也医院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好,救了陈老伯一命。目前,陈老伯已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恢复情况良好,能自行下床活动,说话口齿清楚,医生表示,不久就可以康复出院了。

致残率、死亡率高,预防卒中更为关键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卒中已经成为国人死亡的首要死因,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最严重凶险的类型之一,它可以直接导致脑干、小脑的急性坏死,危及生命。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所在,控制着人体的呼吸、心跳,一旦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死亡的结果。脑梗死一旦发生,很大可能是不可逆的,最后它可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因此在脑梗死的防治中“预防”更为关键,要将防治的关口提前,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三高”等,才能更大程度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据玉环二医神经内科潘公华主任介绍,冬季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最近一月收治急性脑梗死15例,一周内就有5位急性脑梗死行急诊动脉取栓治疗,均为致命性“大血管”闭塞,陈老伯此次成功救治,一方面是沙门分院接诊医生在总院接受模块化培训后,能及早识别卒中,并立即转院治疗;另一方面,市二医卒中中心在较短时间内开通了闭塞的大血管,恢复了颅内供血。自DSA引进3个月以来,市二医卒中中心已常规开展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全脑血管造影术等各类脑血管介入诊疗手术60余例,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卒中患者。

供稿: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