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富不算富,整村富才是真的富。为了钱我不回家,为了上寨我回家”,这是富宁县田蓬镇上寨村小组致富带头人廖世兵助力家乡发展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18岁外出拼搏,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每当提起廖世兵这个人时,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图为廖士兵召集上寨群众共同商讨农业产业发展
自立谋生战贫困
年出生的廖世兵,年少时就经历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火硝烟,家庭生活条件极度困难,小学毕业后就不得不从初中的大门辍学回家。战争结束后,年仅16岁的廖世兵就到富宁县城务工,每月仅有元的收入,这远远满足不了廖世兵想要发家致富的念头。年廖世兵背井离乡,远到沿海一带的广东务工,每月收入是在富宁县城的20倍。到广东后,每年他都要把下寨村委会余人的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广西一带,增加本村农民的经济收入。年6月,他担任中外合资企业厂长,每年输入劳动力余人,推动了本村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廖世兵带着他们从最脏最累的活开始干起,赢得了别人的信任,逐步从小工变工头,并最终实现自己做“老板”的华丽转身。年,经济好转的他选择转型,承包了广西、广东、海南三省桉树造林工程,每年需要劳动力0余人,由于他在自己创业的同时还大规模转移劳动力,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创业之星先进个人”。6年,他选择回家乡发展,在家乡开了砖厂,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年在富宁做扶贫资金项目,年当选村长,开启了“一人富不算富,群众富才是富”的新征程。
图为6年廖世兵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创业之星先进个人”致富不忘家乡情
“落叶归根”是廖世兵常说的一句话,他说“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舒适繁华,家乡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家乡情,我发展好了,家里面亲戚朋友还在过苦日子,我不能忘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行动的,回到县城创业后,每逢听到自己家乡的村民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慷慨解囊,为遇到困难的家庭雪中送炭。9年,上寨村民廖世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廖世兵得知无钱医治而病情恶化的情况后,他资助了元后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因不能过强劳动,廖世兵又将廖世友夫妇安排到自己的工厂里工作,解决了其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村民贾光华户因家庭原因,无人掌管家庭事务,廖世兵供其儿女上学,并出资元帮其改造房屋、水池等设施,实现了贾光华一家的安居梦。村民李朝荣户因配偶患脑癌,廖世兵个人出资00元,并发动村民筹资为其医治......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期,廖世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忘初心,一直关心和帮助贫困群体。他通过引导务工、捐钱捐物、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体,他的工厂助力脱贫有两个优先:使用工人时贫困户优先、流转土地贫困户优先。杜国梅户是上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世兵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出资为其修建房屋,还主动安排杜国梅儿子儿媳到自己的厂里打工,每年工资10万元,还能时常回家照顾家里。说起廖世兵对他的照顾,杜国梅感动不已:“村长廖世兵帮助了我们很多,遇到困难的家庭每年都要送物资去,我家的新房也是他们帮建起来!”像杜国梅这样的建档立卡户还有十多户,除了自己村寨的,还有其它乡镇的建档立卡户,先后累计给贫困户赞助修建房屋资金共60万余元。同时,上寨村在修缮公路期间,廖世兵也捐赠资金支持。因为他的举措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他先后获得省州县委、*府荣誉表彰。
图为脱贫前上寨村群众住房
图为年的上寨村
舍薪弃利做村官
随着自己的事业发展壮大,每次回到家乡,对廖世兵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煎熬,看着家乡贫困的面貌和村民们周而复始贫困的生活,他在内心不断拷问自己:“就这样一直走自己的致富路,不管不问父老乡亲吗?”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廖世兵毅然决定放弃厂长的高薪和外界的安逸繁荣生活,回到家乡担任村组长,面对交接过来的1.27元村集体经济,他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必须把上寨村发展起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到家乡后,他看到家乡因受打工潮的影响,大量的土地、山地被闲置、丢荒,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外出学习经验和积累的资金,决定整合当地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以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建设水果种植基地,刚开始的时候,群众对此半信半疑。谁都不愿去尝试、去支持。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廖世兵开始逐户登门走访,和乡亲们拉家常算经济账,从最开始的一户同意到最后的全村村民支持,与村民一起发展苹果梨种植亩,两年挂果,年收入达30万元。
“全村路宽不过一米五,新房不足十一间”。回村后的廖世兵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为村里建设筹集资金。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在外闯荡多年的他更是深有体会,有想法,说干就干,他先是召集村里群众开会商议,后又召集村里其他的致富带头人一起筹集资金,村民出工出劳的方式建设家乡,一点点凑、一点点筹,在上寨村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共筹集资金万元。有了资金后,他立即带着全村村民修入户道路,挖通产业道路,安装路灯、修建水池和翻新房屋,实现了全村的亮化工程到村到户,村内道路全面硬化,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图为上寨村群众自筹资金拓宽产业路、入户路
村庄基础设施建起来后,廖世兵就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了村产业发展这一件事上。我回来了,要把村里的产业做大做强,把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吸收回来,既能让村民富起来,还能让村民始终坚守在边境线上,切实为国守边。带着这样的信念,廖世兵自己掏腰包在上寨村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试种成功后,才成立了富宁富兵种养殖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群众提供土地和管理服务”的方式动员群众开展中草药种植,其中合作社占51%收益,群众占49%的收益,此举既解决了中草药先期投入成本过大,群众不敢试、不敢闯的问题,也降低了合作社后期管理的成本,同时双方以占股的形式合作也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村民看到村子的改变和发展实效,全村毫无顾虑的相信他,在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天村民就入股合作社股金万元,共发展种植重楼亩,*精60亩,金银花5亩,八月瓜5亩,山豆根25亩,小*姜亩,石斛亩,到年可实现全村产业收入上亿元。
图为廖世兵带领上寨村发展农业产业
走在前列谋发展
年,正值村“两委”换届,任职五年的廖世兵卸下了村组长的担子,毅然把组长的责任交由了跟着自己一起发展产业的年轻人,自己一心投入家乡建设的美好蓝图中。
年3月18日,州委书记陈明来到上寨调研时指出“现在大家已经富起来了,就要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把村子建得更好,成为全省的标杆和示范”。在州、县、镇三级*委、*府的关心下,廖世兵助力家乡发展的劲头更足了,率先向*组织提交了入*申请书,成为一名入*积极分子。也率先召集村民召开了群众会议,与村民一起规划村庄的建设,带着村里的廖唐彪、廖唐忠等致富带头人集资发展产业,集资万元在上寨村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农业产业发展与边境观光旅游紧密结合的新发展模式,以全村62户村民为股东,村民以资金或者土地入股等模式,以公司运营带动全村村民发展致富,廖世兵以上寨村为点,带动周边村寨同步发展。
当有人问起,你都那么有钱了,本来可以在外面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为什么要来村里面发展,廖世兵坚决的说“为了钱我不回家,为了上寨我回家,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将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来源:田蓬发布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