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红林厂旧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完成工厂交给的任务,红林厂冯依波等两人在外滞留多日,一段时间甚至没了饭钱,这次特殊的经历,要从申请三线搬迁开始说。”?年
红林厂在基建之初,由于先天不足,造成后来厂房和家属楼墙体出现裂缝,加之工厂高处的友谊水库是病库,湖北远安又属于地震带,这些因素的组合给工厂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工厂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针对上述问题工厂提出了易地搬迁的规划。
到哪儿去有利发展?
当阳、咸宁、孝感等地方*府纷纷出台吸引红林厂的各项*策,通过可行性分析后,工厂认为孝感市更合适,也符合上级的战略部署。工厂搬迁最重要的是资金来源,这期间国家对三线调整是有优惠*策的,该优惠*策简称叫作“”,即符合国家调迁*策的单位,国家出40%资金,航天部出30%资金,自筹30%资金,如果红林能进入国家允许的调迁范围,这样就解决了70%的资金来源,而这是要条件的。
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拨出一笔资金,来扶持三线调迁。但是“七?五”计划三线调整单位已经批定,红林厂当时根本进不去,如果等到“八?五”,又不知*策会出现哪些变化,日后还搞不搞三线调整也不清楚,而且时间又得拖几年。怎么办?考虑到工厂的发展、企业财产和职工的安全等,这时红林厂领导反复向国三办汇报相关的情况,就这样来来回回的反复汇报反复商量,看能不能走特殊通道,从脱险项目中挤进去。
△50年前主人翁考入西安交通大学
?这时接近年末
国家对三线调整优惠*策也即将结束。于是,红林厂便派主管此项工作的厂长助理冯依波和另外一名同志专跑此项任务。“领命”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将“关于红林厂脱险搬迁”的报告一级级向上递送,在航天三江集团批准后,又马不停蹄拿着报告赶到北京航天部。
由于航天部需要将报告打印成文件,但当时航天部秘书处工作安排的满满的,所以临时文件安排不下去,因此秘书处仇处长看到他们十分焦急,便亲自给他们录入文件,并一再叮嘱要仔细校对、不能出错,这是往国务院报的。冯依波瞪大双眼,校对了二遍稿子说:“没问题”。在确定没有问题后,仇处长马上将文件打印出来,并盖上航天部章子交给冯依波。看到印泥未干,冯依在印章处吹了几口气,同时又很谨慎地看了一遍。
拿着盖有红章的报告,冯依波他们立即飞往成都国三办所在地,直接找到负责此事的刘副局长。在看了报告后,刘副局长说是要“研究”,叫他们“等候”。可这一“研究”和“等候”就是半个月,从家里带出来的盘缠眼看就要用完了,他们每天吃最便宜的面条。
后来多次去打听消息,得到的回答依然是“再等等”。
那个时候,冯依波他们口袋里的钱加起来不到一块。如果等家里从邮局把钱汇来,至少要一个星期,无奈之下,他们拿着介绍信硬着头皮到西南航天局去借。当走近西南航天局大楼时,大楼里没有一个认识或熟悉的人,真是两眼一摸黑。
进了西南航天局领导办公室,在冯依波陈述了遇到的困难后,便有了下面审问式的对话:
在湖北远安。是的,万山面包车和江北双排座供不应求。是在湖北……你们基地的民品搞的不错吧?航天部***招待所。我们基地主任是张国欣。你们住在哪里?你们基地主任是谁……
西南航天局领导说:“我和他在一起开过会,比较熟悉。”然后又问了一些细节问题,西南航天局领导在确认身份后,写了条子,让他们到财务处借元,一解燃眉之急。那时大家工资都不高,一个月的收入就一百多元,仅够家庭开销,出差必须在厂里办借款,但借款也有限额,因此,那一趟跑下来真不容易。
年12月30日
经过红林厂里的积极争取和冯依波他们那段时间的奔波,“国三办”下文同意红林厂脱险搬迁
年3月
航天部正式下文同意红林厂由远安县调迁至孝感市。
至此,红林厂调迁之事终于尘埃落定。
由于日夜奔波操劳,冯依波在回厂的途中得了感冒,又从感冒发烧发展到风湿性心脏病,医院进行抢救。
△新时期红林公司新址
拿到批文后,红林厂立即组织人员到孝感市开展工厂调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冯依波再次担当重任,负责与孝感市协调办的联络工作。一路的绿灯,一路的畅通无阻,使红林厂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建好了厂房和大部分家属楼,并于年12月实现了整体搬迁孝感的目标。
△冯依波近影
往期回顾
远山的呼唤:曾经的三线,永远的一线
情怀
重走三线路 寻访
25年,他从未远去
我们的书入藏国家图书馆啦!
响彻大山深处的高音喇叭丨三线迹忆
渡母,梁大夫
三线迹忆
千里走单骑
三线迹忆
永远的红色印记|三线迹忆
跑片儿
三线迹忆
露天剧场
三线迹忆
等着我
三线迹忆
那些年,远安发往孝感的班车
远山的芳华
三线迹忆
江天沟的伙夫和羊倌们
三线迹忆
煤油灯下的幸福生活
三线迹忆
筒子楼里的光阴
三线迹忆
老司机
三线迹忆
型号首飞成功欢乐颂|三线迹忆
行走在电线杆上的人|三线迹忆
三线的歌|三线迹忆
作者
胡晓娟
编辑
张 博
监制
谭青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