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9月29日消息(记者乔仁慧通讯员李华虹曹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每年世界上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1%。为了号召更多人重视心脏健康,世界心脏联盟于年设立了每年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USEHEARTTOBEATHEART”(用心救心——聚力凝心、齐力救心)。
为了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知晓度,普及维护心脏健康的意识,今天早上8时30分,哈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带领心血管各领域的专家团队,利用网络搭建云平台,在线上举行“世界心脏日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公益健康讲座直播活动”。本次讲座以面向大众科普为出发点,围绕百姓关心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诊疗新技术等普及宣传,讲座活动进行了五个多小时,线上总点看量近15万。
于波教授介绍,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心内科病房中,30多岁便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已屡见不鲜。他指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尤其是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脂、高盐、高糖类食品摄入过多且没有节制;其次,烟酒过量,加之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不规律,上班族普遍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等,都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持续高发;而且年轻人往往没有前期心绞痛等心肌缺血预适应,所以一旦发生心梗,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
面对这一现状,针对年轻人群,相应的治疗除了更积极外,也应采取更适宜的手段或技术。哈医大二院的临床研究发现,年轻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由斑块侵蚀病变引起的比例相对更大。在OCT的指导下,对于这种斑块侵蚀的病变,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采取抗栓治疗,而不用植入支架,使这部分患者避免了远期支架植入的并发症。这种“不植入支架”的策略改变心血管领域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植入支架为主的“一刀切”状况。目前在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大约有3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手术时在OCT的指导下,首选了这种策略。
于波教授总结到,比起亡羊补牢,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未雨绸缪似乎是更好的办法。年轻人也不能对健康忽视,也应注意那些危害心脏健康主要因素。
据了解,于波教授带领心内科团队,十余年致力于提高黑龙江省心血管诊疗技术的提高与推广:早期曾于全国及全省开展十余项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新技术,至今在心血管各个亚专科领域继续保持全国及全省领先。在冠心病领域,曾先后将两代的国内第一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设备引入哈医大二院,在该领域保持着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水平;东三省首例左室辅助装置(IMPELLA)、省内率先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的危重冠脉介入手术,目前复杂冠脉介入比例占到了50%以上。心脏电生理领域%实现心脏生理性起搏,全国领先;省内率先开展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卒中与血栓栓塞。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省内率先开展经皮(不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数例高危瓣膜病患者完成手术,降低风险,减轻负担。对继发高血压患者在诊疗中进行肾静脉采血、心衰治疗的再同步化治疗(CRT)及植入型除颤器(ICD)早已成为常规手段。
此外,医院排行榜(复旦)中,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始终名列前十,去年上升至第七名。心脏重症病房完成国内首例清醒状态下ECMO治疗重型爆发性心肌炎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心脏康复中心累计完成心肺运动评估余次、床旁心脏康复治疗余次;血管影像中心拥有国际最先进心血管专用CT和磁共振(MRI),其中MRI为国内第一台设置心血管专科专用的MRI。心脏随访中心累计完成10万人次介入术后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