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医12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来浦口义诊啦,就在9月9日,医院!您可别错过啦!
义诊邀请函
为更好地践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回馈广大群众,医院将医院、医院举办大型义诊公益活动!
时间:年9月9日08:30~11:00
地点:医院门诊楼一楼医疗街
赶紧收藏,9月9医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医院义诊专家心脏内科
*元铸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南京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心脏起博电生理工作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南京心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五种全国性学术期刊编委。主编心脏病学专著8部,内科专家组组长。从事心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心脏病尤其冠心病、心律失常与疑难心脏病诊治。
血液科
敖忠芳主任医师教授医院专家室组长。原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及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医院内科副主任、血液科主任。曾被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聘为研究员,从事血液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6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血液系统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消化内科吕秀珍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南京消化科学会委员,原医院消化科主任,从事消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消化内窥镜检查及疑难杂症的诊治。
内分泌科何戎华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内分泌、代谢病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糖尿病的诊治。
神经内科王颖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神经专业学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脑血管专业学会委员,南京市神经、精神及癫痫专业学会委员。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精神、心理研究室主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癫痫、老年病、神经症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
风湿免疫科刘嘉玲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江苏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南京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原医院风湿科主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骨关节炎、血管炎、干燥综合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尤擅长疑难病症诊治。
传染科贾辅忠主任医师教授医院感染学会常务委员,原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在诊治肝脏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肝脏病的诊治。
胸心外科李清泉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名誉主任委员。原医院胸心外科主任,从事胸心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近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心脏外科(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普胸外科(食管、肺纵隔及胸膜)等疾病的诊治。
骨外科王道新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国脊髓损伤学会理事,江苏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原医院骨科主任,从事骨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颈椎病、骨肿瘤、腰腿痛、脊柱侧弯、脊髓损伤及四肢骨关节疾病的诊治。
骨外科陶松年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原骨外科科主任,从事骨科医疗、教学、科研5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颈椎病、骨肿瘤、腰腿痛、脊柱侧弯、脊髓损伤及四肢骨关节疾病的诊治。
神经外科吴幼章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神经外科学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江苏医药杂志编委,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外科专家组成员,原神经外科科主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肿瘤及脑外伤的诊治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分获省*府、省卫生厅、医院的科技奖及学院的教学成果奖多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神经外科疾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治。
康复医学科周士枋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运动医学科研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体育科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理事,江苏省体育科学会副理事长等。从事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特色:运动伤病诊治,心肺、代谢疾病,神经、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
医院义诊专家泌尿外科孙宏斌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泌尿外科临床20年,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男科学、前列腺外科、肾脏移植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主要技术专长是微创泌尿外科,尤其是前列腺外科和腹腔镜技术
肾内科杨江生副主任医师
从事肾脏病专业近二十年,擅长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一体化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呼吸内科
孙丽华主任医师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呼吸科疑难危重症病诊治。每周三病房大查房。
眼科王晶副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眼表、角膜疾病的诊治和屈光性角膜手术、小儿眼科、眼外伤、白内障及疑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经验。
南京市医院义诊专家消化内科檀心广副主任医师
消化科主任,南京市消化内镜分会委员,从事消化及消化内镜工作20多年,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专门研究,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胰疾病及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
神经内科夏成才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主任,南京市神经病学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南京和北京四次进修。主攻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介入,对脑血管病、头晕头痛、肌无力、癫痫等具有丰富的经验。
神经内科顾正华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副主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年,曾在医院、医院进修神经内科。擅长脑血管病、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主攻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介入。
肾内科夏群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主任,从事肾内科工作十多年,对于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尿*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及急性并发症的诊治。
内分泌科郭丽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副主任,从事内分泌专业近20年,对于糖尿病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痛风等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诊治,
呼吸内科马大文副主任医师
呼吸科副主任,擅长肺病占位性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医院国家卫生部呼吸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进修学习。
心血管内科叶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内科工作三十多年,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二十多年。对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具有治疗经验和带教经验。
心血管内科吴再涛副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的诊疗,尤其擅长起博及射频消融治疗,主持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感染科杨青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7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经验。擅长各类病*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不明原因发热、结核病、各系统感染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诊治。
神经外科卢明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主任,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对普外科、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泌尿外科王为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副主任,从事泌尿外科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各种泌尿系结石、肿瘤、炎症的诊治、尤其是各种微创腔镜手术及男科疾病。
康复科马腾副主任医师
康复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擅长骨关节、手足外科疾病的诊治和手术,对颈肩腰腿痛、骨与关节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脑损伤与高压氧治疗有丰富经验。
普外科朱乃海主任医师
普外科副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医院进修学习,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急腹症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擅长胃肠肿瘤根治、胆道和腹壁疝等微创手术。
胸外科周存荣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分别在南京*区总院胸外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普胸外科的各种手术治疗、胸外伤急危重症的抢救、血气胸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等。
骨科陈福扬主任医师
骨科主任,江苏省“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6年,熟练开展骨科常规手术,尤其擅长骨科微创手术,颈椎、脊柱疾病诊断、治疗和手术。
骨科翁德雨副主任医师
骨科副主任,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四肢骨科各种创伤手术,各种复杂类型的骨缺损、骨不愈合、骨畸形愈合、骨感染、骨坏死、周围神经操作等的矫治,擅长各种复杂类型的手外伤及皮肤软组织、血管神经的显微外科治疗。
肿瘤科张建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全*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区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核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肿瘤常规放疗、精准放疗、化疗及肿瘤综合治疗等。
妇产科赵建兰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主任,江苏省“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对妇产科常见病、妇科肿瘤、妇科及不孕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腹腔镜、宫腔镜及妇产科微创手术。
眼科高笙副主任医师
眼科副主任,从事眼科临床专业20余年,先后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及神经眼科和眼外伤的救治。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6篇,主编专著《眼科主治医师问》。
皮肤科卢寅主治医师
医学会皮肤病专业组委员,医学会激光专业组委员。从事皮肤科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种急、慢性皮肤病诊治,尤其擅长激光、美容、穴位注射。
哇!小编看着都心动了,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们在9月9日免费看诊,话不多说,小编这就收拾收拾准备啦!: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上河街号
:公交、D10、、医院站下;地铁10号线龙华路或文德路站下转至医院站。
:-
:-
:
本文原载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年第2期
患者,女性,84岁,身高cm,体重85kg。入院诊断:右肩关节脱位、右肱骨大结节骨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轻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双肺肺炎、脑梗塞后遗症期。术前检查:白细胞12.6×/L、中性粒细胞比例86.1%、白蛋白31.47g/L、前白蛋白.63mg/L、血糖6.76mmol/L、脑钠肽pg/ml。心室率次/min,心肌缺血。心脏彩超:双房增大,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二尖瓣瓣缘钙化,瓣上流速快,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轻度)。心律不齐(心房纤颤),左心室射血分数69.2%。胸部X线及肺CT双肺纹理增强,右肺上叶后段,左肺上叶舌段、下叶前内基底段炎症。左侧胸腔积液。积极治疗后择期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常规术前准备。入室HR次/min,BP/mmHg(1mmHg=0.kPa),SpO%(鼻导管吸氧5L/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5μg后,仰卧位超声引导下进行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头部轻微后仰,偏向对侧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及其后缘,将超声探头置于第4颈椎水平环状软骨平面,胸锁乳突肌深面与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之间有高回声线-颈深筋膜分隔,将0.5%罗哌卡因7ml经22号针头注入此筋膜间隔内,达阻滞效果后将超声探头的内侧缘稍倾斜旋转,斜行放置于C4-6水平,可见前斜角肌、中斜角及3或4个低回声神经根影,通过颈浅丛阻滞的进针点,延外上到内下方向再次进针,将0.5%罗哌卡因7ml经22号针头注入神经根周围,每处神经根2~3ml。10min后测试,整个肩部及上臂针刺感测试VAS评分为1分,上臂肌肉松弛,即行手术治疗。持续鼻导管吸氧5L/min至术后5h。术中及术后未发生SpO2及呼吸功能下降。安全送返病房。未采用术后镇痛,术后疼痛评分0-2分,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未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第2天出院,保守治疗。
讨论
高龄并存多系统疾病患者是近年来麻醉医生常面临的挑战。对于此类患者,围术期应高度警惕多系统疾病的恶化、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建立整体思维和治疗模式,将"骨折"为中心转变为"高龄患者"为中心,仔细评估患者主要病情、脏器储备功能、远期预后、制定一体化的麻醉及治疗方案。
该患者为高龄,肱骨骨折合并风湿性多瓣膜病变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快心室率性心房纤颤,脑梗塞后遗症,双肺肺炎等多系统病变,ASA分级Ⅳ级。围术期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麻醉风险为极高危。术前需与患者家属就围术期风险进行充分沟通。麻醉方式首选周围神经阻滞。周围神经阻滞无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对循环和呼吸等系统的影响显著低于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不影响排尿功能,不影响胃肠道功能,避免了医源性血压剧烈波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适用于并存多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腰椎疾患患者。对于使用抗凝药物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单次深层和浅表神经丛阻滞导致血肿的风险并未提高[1]。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定位准确,保证阻滞的完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用量[2]。
传统颈浅丛阻滞以环状软骨平面胸锁乳突肌后缘为穿刺位点,通过药物皮下浸润进行,一般需向头侧和足侧两个方向,或辐射状给药10~15ml。颈深丛阻滞则可经C4横突一点给药,或在C2-4横突分别给药。颈丛阻滞的并发症包括药物误入椎动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和膈神经麻痹,颈交感干阻滞,其中膈神经麻痹为较为常见(55%)[3]。故不推荐将颈丛麻醉用于已有呼吸功能减退的患者。超声引导的颈浅丛阻滞,是在环状软骨水平,将局麻药注入胸锁乳突肌深面的颈深筋膜,使药物沿胸锁乳突肌扩散,在颈浅丛还未发出4个分支前进行阻滞[4];与盲探阻滞相比,对锁骨上神经的阻滞率成功更高,可减少局麻药用量,避免了颈深丛阻滞及膈肌抑制的可能[3]。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的上肢手术区域麻醉方法,曾被认为难以避免阻滞膈神经[5]。超声引导在为神经阻滞提供精确阻滞基础上可减少局麻药容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有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仅需单次注射5ml或经导管注射7ml药物,高容量局麻药向同侧和对侧硬膜外腔扩散的几率明显高于低容量[6]。Stundnerl等[7]对肩部手术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行MRI检查发现,与20ml药物组相比,5ml药物组向硬膜外腔扩散的几率都是13.3%,但其向椎间孔(0vs26.7%)、膈神经(14.3%vs93.3%)、肌肉内(40.0%vs.0%)扩散的几率明显下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也更低。
超声引导下单进针点同时进行颈浅丛及肌间沟阻滞,保证肩、臂部完善镇痛及肌松,小剂量罗哌卡因避免了膈神经阻滞和局麻药潜在的肌肉*性,还可在保留镇痛作用的前提下,尽早恢复运动功能,这样的麻醉管理方法更利于此类并存严重心肺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术中及术后管理,减少了相应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
对于骨折并存多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应摈弃以"骨折"为中心的传统思维,采取以"高龄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治疗模式,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麻醉选择应以安全、简单、有效为原则,超声引导小剂量药物神经阻滞的优势值得重视及利用。
参考文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