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心胸腺体外科团队用2天时间完成4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术后4名患者身体逐步康复达到出院指征。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治疗与护理,该团队短时间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救“心”活动,实现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治大病的愿望,同时也标志着该学科专业技术发展迈上了新起点。
点击视频6月11日下午,正在医院住院的4名患者家属将一块写着“医者仁心大爱来宾”医院,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患者家属蒙先生:
来到这里感觉很放心。这里的医生和护士照看我的儿子很细心,我们都看在眼里。所以我们自发做了这个牌匾,医院表达感谢之情。
原来,半个月前,医院心胸腺体外科团队用2天时间完成4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此次手术中的4名患者分别是12岁的小蒙、13岁的小方、43岁的陆先生和51岁的韦女士。术前,医院专家通过心脏彩超检查,确认小蒙、小方和韦女士是先天性心脏病,陆先生则患上后天性心脏瓣膜疾病。
医院心胸腺体外科主任邓盛:
患者陆先生,术前走路都是喘气的,生活不能自理,静静地坐着呼吸都觉得困难,所以他必须要做手术,再不做手术,往后的生活质量非常差。
由于这次手术为该院首次自主使用体外循环机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救治,为确保手术成功开展,医务部先后多次组织心胸腺体外科团队、护理部、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医学装备管理科、药学部等有关科室人员进行讨论评估,对患者病情、术前准备、术后病情监测与护理、存在风险等情况进行充分评估,最终确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
医院心胸腺体外科主任邓盛:
我们需要在体外循环时,把心脏停下来,做完手术再让心脏跳动起来。那么这一例重症联合瓣膜病变的手术,也体现了我们这个团队和医院的水平,这个手术目前在广西区内,也达到领先水平。
5月28日、29日,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该院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4例体外循环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正常稳定。6月11日下午,心胸腺体外科主任邓盛再次带队查房,经查,这4名患者身体逐渐康复。
医院心胸腺体外科主任邓盛:
这几个病人恢复得很顺利,手术后第二、第三天就从ICU转出来了,特别是两个先心病患者术后第三天就下床了,后天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术后三四天,就基本上能够下床活动,这几个病人在这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此次4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已逐步具备开展复杂性、高风险、高难度心脏手术的条件,心脏病治疗领域水平迈上新台阶。
医院心胸腺体外科主任邓盛:
我们这个心脏手术不是我们一个科就能够完成的,要多学科配合,那么通过这次手术,也体现了我们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一个能力,也是我们边缘学科的一个技术能力的体现。
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科学设置进入校园路线和体温检测安排,做好错时上下学计划,避免学生在校门口聚集。——广西防疫指挥部提醒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