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与AHA举办了联合论坛,国内外专家就瓣膜性心脏病(VHD)的介入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在联合论坛上,中医院张宇辉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我国瓣膜病及心衰注册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指出我国瓣膜病及心衰人群的某些特点明显不同于欧美国家(图1)。
图1.张宇辉教授。
一.我国VHD的病因分析与管理现状
1.流行病学与病因分析
纵观多项VHD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发现,随着年龄增大,VHD患病率不断升高。特别是65岁之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在欧洲国家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反流人群中,病因主要是退行性变,而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病因仍然以风湿性占主导。
中国心衰注册研究表明,我国各种类型瓣膜病的患病率与欧美国家不同。而且,我国VHD的患病率之间存在民族差异。例如,*的一项社区人群研究发现,在例受试者中,VHD患病率为9.65%。其中维吾尔族人群的VHD患病率(2.71%)显著低于汉族(13.51%)及哈萨克族人群(12.29%)。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主动脉瓣病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病变。
医院对重度VHD的回顾性调查得出,在重度VHD人群中,二尖瓣反流最常见(0.68%),之后依次是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狭窄。在65岁以下人群中,风湿性心脏病仍然是VHD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几乎全部(99.5%)的二尖瓣狭窄、30%的其他VHD是风湿性病因。在主动脉瓣狭窄人群中,瓣膜钙化是65岁以上人群的主要病因,而在5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中,以二叶瓣和风湿性病因最常见。
中国DVD队列研究对例受试者的分析显示,退行性变、缺血性、风湿性和功能性变是我国老年VHD患者发病的四大主要病因,分别占到32.0%、18.5%、17.5%、16.0%(图2)。
图2.我国老年患者中VHD病因。
2.管理现状
我国的注册研究发现,进行外科治疗的VHD患者中,风湿性、退行性和先天性病变是最主要的三大病因。
我国南方地区的一项分析显示,从年到年,我国VHD仍然以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外科手术的比例稍有下降,药物治疗比例略有增加,但外科手术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对于轻中度VHD患者,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和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增加。另外,这几年中机械瓣置换不断增加,生物瓣置换减少。
总之,近些年我国瓣膜手术不断增加,瓣膜置换和机械瓣仍然是我国瓣膜手术的主要方式和选择。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全国性、多中心、前瞻性的VHD注册及预后研究。
二.我国心衰人群特点
中国心衰注册研究对家医院例出院主要诊断为心衰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与其他国家的相似研究相比,我国心衰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心率较低,常见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50.9%)、冠心病(49.6%)、房颤(24.4%)及糖尿病(21.0%),不过合并症比例低于高收入国家(图3)。另外,合并VHD者占比15.5%。就左室射血分数≥45%的心衰患者而言,合并VHD的比例较高,共计达到20.6%。
图3.我国心衰患者基本特征。
至于心衰住院患者中,合并VHD的情况及严重程度,注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反流最常见,特别是二尖瓣反流,且绝大多数属于轻中度。而且,合并的这些VHD大多数是功能性的。
分析还发现,与其他国家的心衰患者相比,我国心衰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率明显偏低,如置入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有创机械通气等。不过,我国患者住院期间VHD干预的比例为2.4%,与日韩相当。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丨美编柴明霞丨制版潘欢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