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1人不幸遇难。
而这起悲剧的关键,竟是:失温。
温度、湿度、风力是导致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在最初的轻度失温和中度失温阶段,低温症患者还可以凭借自身产生的热量来予以改善。但是如果进入重度失温阶段,光靠自身已经无法产生热量来维持生命了。在这个时候如果他人没有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处理,那就极其危险甚至会导致死亡。
据多家媒体证实,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以及全国第十届残运会马拉松冠**关*也在遇难者名单中。
天气突变、装备单一、救援缓慢……
造成此次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
但这21个年轻健康的生命
本不该结束于此
当“跑马”这一运动赛事
逐渐在国内普及
打卡马拉松似乎成为了一种新“时尚”
但事实上,这项运动并非适合所有人
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
“跑马”会成为一项高风险运动
这场源于“死亡”的运动却成为了风靡全球的健康方式关于“马拉松”的来源,历史上有一极具英雄色彩的假说:
公元前年,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了一场战役,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击败波斯人,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项目。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年已举办了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
年以来,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近年来,商业化运作有效推动了这项运动走向大众,但在经济利益等驱动下,马拉松已经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在这种大环境下,“跑马”从一种运动爱好,甚至成为了大众追捧、争相打卡的高阶生活方式;更有不少专业选手以此为生,此次甘肃山地马拉松就以“完赛奖金”吸引了不少跑友。
谨防运动性猝死
杜绝“逞能式跑马”
马拉松是一项较为“专业”的赛事,在往常的比赛中,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因为体力不支而受伤,甚至猝死的例子并不少见。
马拉松全程长达42.公里,半程也有21公里。这项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耐受力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即使平时有运动基础,参赛者也要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才可能完成。
据不完全统计,仅-年全国就有14名跑者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单年清远国际马拉松赛一场比赛中,接受医疗救治的竟有12,人次①。
平时看似健康的人为什么会在运动中发生猝死?
专家表示,运动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多数原因是心脏本身的异常,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这些心脏问题大多可以通过赛前进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发现。
赛前体检,很有必要。
贸然去跑马拉松带来的伤害很可能是不可逆的,为了成绩或者为了完赛而硬撑,都极有可能酿成悲剧。
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满足生理需要。但由此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后,就容易出现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就此发生。
建议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在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能量和电解质,保持身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不盲目坚持,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晕厥、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
这三类人不适合跑马拉松
1.平常不运动的人专家提醒,运动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平常不太运动的人,不宜一时兴起从事过度激烈的运动。过度运动容易引起横纹肌损伤,导致肌酶及肌红蛋白渗漏至血液并随尿排出,尿液呈现血色、酱油色或茶色。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疼、肿胀、乏力等,如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2.心血管疾病
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群绝对不适合马拉松,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或是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痛,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都不适合马拉松,剧烈运动很容易猝死。
3.赛前2周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病*感染性疾病
有些认为自己身体很好的“年轻人”患上了病*性感冒,不吃药、不休息,想靠身体的底子硬扛,甚至感冒期间还坚持大运动量的锻炼,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此时病*通过上呼吸道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患者抵抗力弱的话,就很有可能诱发心肌炎,特别是暴发型病*性心肌炎会有突然死亡的可能。
业余“跑马”选手
赛前、中、后阶段指南
从大众健身角度来讲,为提高心肺耐力,预防慢性病,适量运动即可,比如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累积分钟,相当于每天走或慢跑3-5千米。如此,大家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健康的目标。
如果身体并无大碍,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马拉松跑起来更轻松呢?
赛前:热身很有必要
比赛前三天,要坚持每天训练40分钟左右,跑8-10公里。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恢复不能偷懒,分别在30分钟为宜。饮食上,多吃水果蔬菜,既能补充体能也能补充维生素C,比赛当天的早餐可以吃面包、蛋糕、粥,以六分饱为宜。
赛中:及时补充能量
长距离的跑步,会消耗大量能量,同时也会流失大量水分。最实用的补给物有能量胶和盐丸,其中盐丸在比赛途中不仅可以起到补充盐分以保持身体新陈代谢平衡,最重要的是可以预防抽筋。
一旦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应该立即变跑为走,并向身边的人求救,不要坚持跑完。
赛后:再多跑一小段
长跑后千万不要马上停下休息,应该慢步走上几百米,全身彻底放松后,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腰、腹、腿、臂的活动。如果有条件请身边的同伴辅助,做一些全身按摩,放松绷紧的肌肉,以免疼痛。
此外,大量运动后的饮食也要注意,不能不吃也不能多吃,运动后第一餐尽可能的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生命在于运动,但不能过度
“跑马”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风
全民健身,科学运动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