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3日,“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启动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年5月5日,中国脑卒中大会上,“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对百家首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正式授牌,广东省5家医院进入第一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单位。为响应广东省卫健委关医院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省号召,现计划成立以省卫建委为领导的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打造全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协同参与的心源性卒中救治体系,实现心源性卒中统一有效的制度管理,开创全省心源性卒中防治的长效机制。
本次大会,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防委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内5家首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授牌单位、17个地级市84家医疗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共同见证“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项目的启动。
本次活动特邀国家卫健委医*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萌主任、广东省卫健委医*处副处长谭琳玲等领导,“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负责人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德嘉教授、“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华南地区负责人中医院王景峰教授等专家出席并致辞!启动仪式由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主席王景峰教授主持,并部署工作计划。此外,本次启动大会,还为联盟主席、副主席、委员颁发联盟成员证书,为符合资质的培训师颁发证书,为联盟单位授牌。
“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
意义重大
国家卫健委医*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萌主任
国家卫健委医*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萌主任强调,“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的建设工作是我们实践“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积极推动“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的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随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逐步开始,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从我们医疗机构内部来讲,就是要坚决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围绕疾病诊疗的需要,来配置我们各方面的医疗资源。
广东省卫健委医*处副处长谭琳玲
广东省卫健委医*处副处长谭琳玲表示,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符合国家现在大力推进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趋势,能够把广东省内二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都纳进来,医院的教学、示范,医院,很快掌握心源性卒中的诊疗方法,对于促进我们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对于提高我们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别是这种急危重症的服务的可及性,可以说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张澍教授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负责人张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的启动,有利于整合全省的医疗资源,打造全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协同参与的心源性卒中救治体系。张澍教授指出,根据临床观察,假如一个病人属于卒中高危人群,在经过系统、规范的抗凝及相关治疗后,其发病率能够降低2/3。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房颤导致卒中的人数超20万,如果每位房颤患者都能得到统一有效的心源性卒中防治管理,这一数字将会逐渐降低,人们的生命质量将得到提升。因此,对心源性卒中统一有效的制度管理非常重要。
*德嘉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德嘉教授指出,房颤是脑卒中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利国利民。省级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好患有房颤的病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心源性卒中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会领导高度重视。今后学会将继续对基地建设予以大力支持。
王景峰教授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华南地区负责人中医院王景峰教授,在介绍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的工作计划中提到,广东省5家医院进入第一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单位,积极配合省内基地单位,截至年8月,医院落实了院内项目管委会,高效地推动了项目的执行。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将以5家国家级心源性卒中基地为中心,第一批辐射17个地级市84家医院,同时搭建好区和县级市单位的合作平台。联盟将从“标准和质控”、“技术和培训”、“合作与交流”三个方面开展工作,让医生对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让病人从就诊开始,就能享受到规范化的治疗与管理。同时,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医院进入全国示范基地,为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贡献力量!
首个省级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
落户广东
在谈到“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的具体举措时,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华南地区负责人,中医院王景峰教授表示,年4月,根据《关于进一步开展我国心源性卒中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函》的指示,我国正式启动了“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项目,广东省5家医院进入第一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
随后,广东省各级单位积极响应,截至年8月,医院落实院内项目管委会,高效地推动项目执行。为了快速改善广东省心源性卒中治疗体系中的预防、跨学科合作治疗和分级诊疗等工作环节中的问题,我省率先成立了“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打造全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协同参与的、心源性卒中救治体系,开创全省心源性卒中防治的长效机制,实现心源性卒中统一有效的制度管理,开创首个省级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
“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将充分发挥5家国家级“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的专业优势,辐射到17个地级市,再通过联盟平台,扩散到各区、县的相关医疗单位,实现分层管理、任务落地、协同发展的任务与发展目标!
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
启动仪式
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及
联盟主席副主席
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委员
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
授牌单位
众志成城
共筑“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
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负责人张澍教授表示,“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启动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防委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协会联合全国97家医院,从科学、管理以及推广三个层面开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将先进的诊疗理念,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让更多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为我国医疗领域带来的各项成果。
广东省率先开展“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医院联合起来,通过科学规范的培训、资源的流动,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实现从心源性卒中的知晓度、筛查手段的准确性、治疗手段的科学度等方面,进行统一有效的制度管理!当每个省份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完善的理论、实践体系后,我们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在全国得到分享,共同为我国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工作添砖加瓦!
张澍教授
在“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项目推进过程中,王景峰教授带领项目团队,在积极协调省内的专家、资源的同时,还与其他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保持密切联系,汲取宝贵经验。
医院*德嘉教授介绍说,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达万,每年因房颤导致卒中的人数超20万,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5倍,一年内致残率和死亡率超过50,复发率超过1/3,房颤卒中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再加上很多病人在社区、在农村,医疗水平有限,医院“心源性医院项目”,医院医院联系在一起,医院的心内科专家,会带着最新的医学知识、诊疗手段,医院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医护水平!同时,基层医护专家也为当地患者开展教育活动,让他们认识到房颤的危害,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医院就诊检查,及时对症治疗!
*德嘉教授
无论是“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项目,还是医院“心源性医院项目”都已经逐步将区域内部、医院联合起来,共同为防治心源性卒中而努力。张澍教授表示,希望通过不断积累各省心源性卒中防治的经验,我国心源性卒中的发病率能逐步降低,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
普惠民众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发布的《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有万卒中患者,按人口比例,广东省有近万卒中患者,其中心源性猝中患者超20万,其年均增速,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速。面对广东省严峻的心源性卒中防治形势,“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的出现,会为市民的就诊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王景峰教授表示,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工作,既要有卒中发生时的紧急救援能力,又要有卒中发生前的预判能力和康复过程中的保障能力。比如,患者由于房颤引起的卒中发生后,“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中的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急诊,都会启动绿色通道进行救援,通过跨学科合作诊疗,尽全力挽救患者生命!当病人情况稳定出院后,医院会通过患者复查、定期随访、生活方式的干预等方面的努力,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避免心源性卒中的复发!
王景峰教授
“心源性卒中防治”早筛查早安心
如果你从没发生过卒中,也不要掉以轻心!王景峰教授表示,心源性卒中最常见的诱因是心房颤动,而心房颤动也有它自身的危险因素,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等,如果患者有这方面的疾病,就要警惕自己是房颤的高危人群,要及时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来观察心脏的健康状况,通过预防房颤的发生,来减少心源性卒中的发生!
如果你既没有发生过卒中,也没有确诊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王景峰教授也建议你根据自己身体的状态,以及专业的筛查手段来发现是否已经出现房颤了!
王景峰教授介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患者出现心脏乱跳、脉搏稳,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请医生确诊。如果心脏平时没有感到不适,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48小时,甚至连续2周的检测。如果条件允许,目前也有植入式心电监测仪,能够在更长时间内监测用户的心电情况。
心源性卒中的防治工作,不仅需要专家研究的前沿科技、医疗机构的高效准确医疗服,更需要每个人,通过定期体检,及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帮助更多人避免心源性卒中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